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关于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信息发布者:巧家小河
    2017-04-11 18:50:23   转载

    巧家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巧家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6年3月12日巧家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巧家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决定批准《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贯彻了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意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符合我县实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会议指出: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建成美丽巧家是全县人民的共同目标。为此,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总体发展思路,以脱贫攻坚、移民工作、恢复重建“三项攻坚”为重点,守底线、走新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确保2019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确保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号召:全县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巧家县委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丽巧家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目  录

    前  言............................................... - 1 -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 2 -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2 -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2 -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 3 -

    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 - 3 -

    四、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 4 -

    五、城乡一体建设协调推进..................... - 5 -

    六、改革开放工作不断深入..................... - 6 -

    七、民生事业建设稳步发展..................... - 6 -

    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 - 8 -

    九、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入..................... - 8 -

    第二节  主要问题................................. - 9 -

    一、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 9 -

    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 10 -

    三、接受区域辐射较弱........................ - 10 -

    四、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 11 -

    第三节  面临形势................................ - 11 -

    一、发展机遇................................ - 11 -

    二、面临挑战................................ - 13 -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15 -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发展理念...................... - 15 -

    一、指导思想................................ - 15 -

    二、发展理念................................ - 15 -

    第二节  发展定位................................ - 17 -

    一、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 - 17 -

    二、云南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 17 -

    三、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 18 -

    第三节  空间布局................................ - 18 -

    一、空间功能规划............................ - 19 -

    二、空间发展规划............................ - 20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 22 -

    第三章  主要任务.................................... - 26 -

    第一节  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6 -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26 -

    二、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 28 -

    第二节  推进产业优化转型,打造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 30 -

    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 31 -

    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 - 34 -

    三、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 38 -

    四、推动水体经济突破发展.................... - 44 -

    第三节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 - 45 -

    一、交通基础设施............................ - 45 -

    二、水利基础设施............................ - 46 -

    三、能源通信基础设施........................ - 48 -

    四、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 48 -

    第四节  着力建设高原水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50 -

    一、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 50 -

    二、切实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 52 -

    三、着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 53 -

    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54 -

    五、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 55 -

    第五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 - 56 -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56 -

    二、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 58 -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59 -

    第六节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 60 -

    一、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 61 -

    二、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 63 -

    第七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 65 -

    一、着力发展教科文卫事业.................... - 65 -

    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 69 -

    三、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 71 -

    第八节  切实推进依法治县,全力建设法治巧家...... - 73 -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73 -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 74 -

    三、深化社会综合治理........................ - 75 -

    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 75 -

    五、大力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 - 76 -

    第四章  保障措施.................................... - 78 -

    第一节  组织保障................................ - 78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78 -

    二、强化监督考核............................ - 78 -

    第二节  政策保障................................ - 78 -

    一、财政政策................................ - 78 -

    二、金融政策................................ - 79 -

    三、土地政策................................ - 79 -

    四、产业政策................................ - 80 -

    五、环境政策................................ - 80 -

    第三节  实施保障................................ - 80 -

    一、规划监测................................ - 80 -

    二、规划评估................................ - 81 -

    三、规划调整................................ - 81 -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巧家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依据《中共巧家县委关于制定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制定,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共同行动纲领。科学编制和实施好《纲要》,对于全县彰显发展优势、弥补发展短板、凝聚发展动力、激活发展潜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完成《纲要》提出的主要奋斗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和谐发展为主题,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原则,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克难攻坚、谋取跨越,有效应对相继发生的“7·13”特大洪涝泥石流、“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努力克服工业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等各种困难,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面落实经济稳增长措施,全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7.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0.2亿元,年均增长1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6亿元,年均增长30.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08亿元增加到3.08亿元,年均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7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年均增长14.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207元增加到2036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45元增加到7188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8%和16.3%。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蚕桑、核桃、花椒等特色经作产业得到较大发展,被列为“省级50万亩核桃生产基地”、“省级10万亩蚕桑核心基地县”,核桃、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畜牧业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0.1亿元,年均增长7.3%。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白鹤滩电站建设进展顺利,以牛栏江梯级电站为重点的中小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初成规模,大赖石山、大岩洞风电场并网发电,三股水、洗羊塘风电场核准建设,小河选厂、凉坪煤矿实现升规,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以清洁能源、农特产品加工、矿冶、建筑建材为重点的产业群初具雏形,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1.6亿元,年均增长21.8%。服务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通过着力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等有效措施,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等传统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品油零售经营网络日臻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正逐步发展,房地产市场得到健康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38.73︰27.42︰33.85调整为2015年的40.1︰23.2︰36.7。  

    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

        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4.69亿元,昆巧高速巧家段、香格里拉至都匀高速公路巧家段等前期工作启动,巧蒙二级公路、昭巧二级公路相继贯通,建成通乡油路457.4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243.98公里,硬化建制村公路439.3公里,全县公路等级率提高到77.5%、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小海子水库建设深入推进,洗羊塘、小空山水库完成前期工作,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完成,马树河、荞麦地河、红乐河、大岔沟、潘家沟等小流域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19万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22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18.88万亩,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从31.23%提高到36.86%,解决22.0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推进,完成农网输电线路改造2214公里、农村户表改造3.96万户,全县农网覆盖率达100%、城乡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安装信息线路6722公里,新建通信基站7623个,开通4G网络,信息通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终端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四、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积极应对地震、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效。完成小河“7.13”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8.03”地震恢复重建规划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务院审定,争取项目总投资70.46亿元,为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以民房恢复重建为重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有序推进。会泽黑土至小河塘二级公路、小河塘至通阳大桥公路等交通建设顺利推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重建步伐全面加快,包谷垴乡集镇灾后恢复重建切实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特色产业、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培育和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五、城乡一体建设协调推进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县城10平方公里控规编制,评审通过8个乡镇集镇总规,启动10.3平方公里县城控规新增地形图测绘,建制镇“一水两污”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全力推进县城建设,实施过境路、新华路、红卫街、大东街、环城西路、地下管网和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燃气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白鹤花园片区、玉屏片区等新区建设顺利推进。扎实开展重点集镇、特色集镇建设,完成5个重点集镇和2个省级特色集镇建设,乡镇旧集镇改造全面完成,建制镇增加至12个,城镇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全面完成,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100套,新增城镇人口8.23万人,城镇化率从17.13%提高到30.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46万户,完成巧蒙、昭巧公路沿线特色民居打造,实施323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县、乡、村协调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机制日趋完善。切实抓好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完成溪洛渡水电站巧家库区搬迁安置任务,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和建档立卡、移民安置初步意愿调查、枢纽区避让搬迁顺利完成,妥善处理牛栏江梯级电站建设的相关遗留问题,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

    六、改革开放工作不断深入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草场承包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和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任务,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及补偿机制综合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建成并正常运行,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推行权责清单制度,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全面深化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制定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措施,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与县内外投资商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协议42个,5年累计到位资金68.63亿元。

    七、民生事业建设稳步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中扩容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推进,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52.22万平方米,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4.13平方米、5.28平方米,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2.46%、99.32%、107.11%和37.88%,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年。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创建二级甲等县级医院2个,大寨、蒙姑、小河等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33个村卫生室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参合率5年巩固在95%以上;诚信计生深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质量兴县”战略,获得多个国家专利授权。文体事业进一步发展,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建成一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37294户、户户通26500户。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推进,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实施了2个整乡推进、35个行政村整村推进、28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8.04万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惠农补贴、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敬老养老、社会保险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7.12万人,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34.33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5.18亿元。切实维护好劳动就业者合法权益,年均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以上,累计实现务工纯收入6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

    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巧家保护行动”,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封山育林工程,加大生态脆弱地区、高寒山区生态修复力度,扎实推进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城镇面山绿化等工作,完成大寨镇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7.89%提高到2015年的34.7%。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制度,加强企业污染源监察,开展废水、废气、废品、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矿冶、建材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推动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加强节能减排,连续五年全面完成市下达节能降耗任务;积极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加强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建成一批农村沼气池、太阳能、节柴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九、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入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形成常态化。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法依章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宗教事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基础不断筑牢。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落实人大代表意见416件、政协委员提案310件。有力落实“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全面依法治县工作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称号。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维稳应急处突“三道防线”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度,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禁毒防艾等社会治理工作,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平安巧家、和谐巧家建设进程进一步巩固。

     

    第二节  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依然偏低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排全省70位以后,人均生产总值排全省120位以后。县域产业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发展“短板”问题突出,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经济中,白鹤滩水电站预计在2020年才能实现首批机组发电,2022年工程才能全部完工;工业企业、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主导产业较少,企业规模总体较小,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015年原煤、铅精矿、锌精矿、生丝、锌粉等主要工业产品呈大幅下降态势。

     

    二、产业结构相对失调

        三次产业结构不优,一产占比过大,二产不强,三产不活。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中特色产业小、散、弱,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大部分特色产品还处于初加工阶段;第二产业中矿冶、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居多,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尚未形成,缺乏引领发展的大企业,园区规划建设较为缓慢;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文化旅游、现代流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三、接受区域辐射较弱

    巧家县位于滇中城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昆明—成渝—长三角经济走廊的结合部,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但是,由于巧家县内无机场、无铁路、无水运,高等级公路占比较小,通乡、通村道路路面等级低,距建成“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还有很大差距,与周边经济圈(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接受区域经济辐射作用不强,面临被周边区域边缘化的风险,使得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攀昭毕遵铁路、西昌至都匀高速公路、昆巧高速公路等重大区域性交通骨干网络已列入国家、省规划,但其对提升县域竞争力的作用可能在“十三五”末或“十四五”期间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四、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统计局及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数据,巧家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51557人,贫困发生率为29.9%,贫困面较大。贫困地区交通、农田、水利、电力基础条件差、产业层次低,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弱,返贫压力大。到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任重道远。

     

    第三节  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川滇黔区域合作、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为巧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长江经济带和云南省金沙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机遇。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的目标是建设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随着金沙江黄金水道、金沙江铁路骨架网、沿江高等级公路、机场和航线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升级相结合的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建成,沿江地区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发展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巧家县在更大的区域格局中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推动产业互融、实现跨越发展。

        云南省“五网”建设带来的机遇。“五大基础网络”特别是“路网”、“能源网”建设的推进,一方面有利于攀昭毕遵铁路、香格里拉至都匀、沿江和昆巧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结束巧家县域无铁路、无高速历史;另一方面,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将促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将推动县城建设成为全省最具特色的水岸型城市,有利于水生、水游、水岸、水运等水体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巧家县的区位优势,打造资源、资金、人才、信息的聚集地和招商引资的新洼地,推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的机遇。国务院印发的《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对巧家县恢复重建的资金支持超70亿元,并明确了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重点;一批重大项目被明确列入规划,同时,随着各项税收政策、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险政策、产业政策、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政策的全面落实,将进一步夯实县域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

    精准脱贫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采取超常规举措千方百计促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昭通市提出,把贫困村和特困自然村寨作为主战场,力争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巧家县被省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县。一系列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为巧家县到2019年实现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较大。巧家县域经济主要以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支撑,经济增长仍属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有效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产业化程度低,且占比过大;第三产业增速缓慢,新型工业支柱产业尚未建立。“十三五”期间,如何紧抓机遇,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巧家县面临的最大挑战。

        库区移民后续发展和贫困人口同步小康压力较大。白鹤滩、溪洛渡电站建设在巧家县涉及移民近6万余人,多采取无土安置和少土安置等移民安置方式,有效解决移民及其后代的就业问题、安置区社会稳定问题、基础设施完善问题、后续产业培育问题等,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国家、省对“十三五”期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和推动贫困人口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使扶贫攻坚工作压力增大。

        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巧家县山地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8%以上,属于“云南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云南“限制开发区域”中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多发。且受鲁甸“8.03”强烈地震灾害影响,巧家县域内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多发。但水电和灾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等将新增较多的建设用地,且白鹤滩库区将淹没大部分河谷耕地与基本农田,加之工业和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巨大需求,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巧家县全面脱贫攻坚的决战期、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基础发展的提升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巧家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在突出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全面深化改革与着力改善民生、“五位一体”建设的协调推进下,巧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更加多元,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更加强劲。立足现实基础、抢抓发展机遇,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全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先行先试,敢于改革创新,善于开放开拓,顺大势、扬优势、补短板,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将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巧家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发展理念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和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精准脱贫、推进灾后重建和发展水体经济为重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国家、省重大战略,突出抓好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脱贫攻坚、教育兴县、生态文明、移民安置“七件大事”,奋力闯出一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全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巧家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以行政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巧家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协调牵动发展。按照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要求,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带动发展。树立生态功能区化意识,坚持按省级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统筹做到“三生空间”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确保生态空间生态功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和绿色社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拉动发展。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以区域竞争合作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深入挖掘并科学研判县域之间、县域内部的差异性和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错位互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与省内外周边地区形成更为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创建互补双赢、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共享联动发展。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推进城乡居民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融合在灾后恢复重建、移民搬迁、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科学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节  发展定位

    一、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

    按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培育清洁能源、农特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绿色工业,加快推进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和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积极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

    二、云南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充分发挥县域能源资源优势,立足昭通作为全省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快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步伐,推进牛栏江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推动风能资源开发,推进光伏发电应用和太阳能综合利用,推动特高压、超高压等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积极争取相关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加强能源资源开发综合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将巧家县建设成为以绿色电力生产为主的云南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三、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充分利用丰富的水体资源,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发展水体经济。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和流域水电站建设,大力发展水电经济;推进白鹤滩库区航道、码头建设,推动铁航、公航联运,大力发展水运经济;依托库区水面,发展淡水渔业和水生菜、水生花卉、水生苗木等产业,积极发展水生经济;依托县内河流、湖泊、泉水、瀑布等水体旅游景观资源,结合白鹤滩库区水面,推动发展水游经济;以水电移民、城镇村迁建为契机,紧密结合水岸资源,发挥“水镇坊乡”、“避寒康养”优势,强化前期规划设计,发展以水岸城镇带、物流带、产业带、旅游带、生态带、经济带为重点的水岸经济,建成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第三节  空间布局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巧家县“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四规合一”工作,合理划分县域空间功能布局和空间发展布局。

    一、空间功能规划

    按照管住底线的思路,结合划定生态红线和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的相关要求,确定县域空间功能范围。

    图2-1  三类空间划分图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能的地域。县内主要包括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树县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Ⅰ级、Ⅱ级保护林地和饮用水源区等范围,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1.18%左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先划定生态红线,对生态红线控制区域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确保生态功能提升。

        城镇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主要集中在白鹤滩镇、大寨镇、蒙姑乡等乡镇建成区、规划建设区和工业园区等区域,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功能,约占全县国土面积6.18%左右。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集镇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主要集中在白鹤滩镇、马树镇、包谷垴乡、老店镇、炉房乡、中寨乡、崇溪镇、新店镇等基本农田和适宜开发林下经济的林地等区域,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2.64%左右。

    二、空间发展规划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发展要素,按照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的原则,科学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城镇空间集聚,形成“一心、一圈、三带”的总体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国土空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一心。县域发展中心。范围包括县城(白鹤滩镇),强化移民安置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的同步编制和充分融合,借助于移民安置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白鹤滩电站库区“高峡平湖”水体资源,引水入城、以水润城,打造水城一体且融合堂琅文化特色的云南省独一无二的水岸型城镇,着力发展水游经济。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推巧家县县域空间发展布局图动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餐饮、住宿等其他服务业态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成为生态园林城镇、产城融合的主要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绿色       图2-2  空间发展布局图

    经济核心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圈。环药山经济圈。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东北第一高峰、堂琅文化发祥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和环药山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以生物制药为重点的生物产业,发展以绿色生态农业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生物产业和绿色农业为补充,联动药山、东坪、红山、小河、新店等乡镇的经济发展圈。

    三带。金沙江水体经济发展带,涵盖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等乡镇,依托金沙江和白鹤滩、溪洛渡电站库区水体资源,以金沙江沿江高速为纽带,融入金沙江经济带,强化移民安置和水岸型城镇集聚带建设,加大与四川毗邻县域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合作共建,着力发展水体经济,建设成为支撑巧家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带。牛栏江特色经济发展带,涵盖红山、小河、新店、老店、包谷垴等乡镇,依托都香高速和牛栏江峡谷风情、民族文化、生物资源等,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生态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和峡谷风情乡村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昭巧商贸物流经济带,涵盖金塘、崇溪、马树、炉房、老店、包谷垴等乡镇,依托昭巧公路,强化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滇东北城镇群,联动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和金沙江经济带,着力发展商贸物流经济。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川滇黔区域合作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好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和资金,抓好交通、能通、信通、流通以及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体经济,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关系。到2020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如期脱贫,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三产结构调整为32:30:38,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得到巩固提升,新型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水生、水游、水电、水岸、水运为重点的水体经济得到突破发展,基本建成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及SO2、COD、氨氮、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特色集镇、美丽乡村建设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城乡发展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快提升。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土地、投资和公共服务体制基本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接受免费职业培训覆盖率和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省级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实现现行标准下全县15155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贫困乡(镇)全部出列,全县摘掉贫困帽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全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保障、家庭养老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合)率达到100%。

     

    表2-1  巧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标表

    指标种类

    指标

    2015年(预测)

    2020

    指标属性

    年均增长(%)

    备注

    创新发展

    生产总值(亿元)

    50.2

    80

    预期性

    10

     

    人均生产总值(元)

    9503

    14600

    预期性

    9

    三次产业比例

    40.1︰23.2︰36.7

    32:30:38

    预期性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20.1

    26

    预期性

    6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1.6

    24

    预期性

    15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18.5

    30

    预期性

    11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2.6

    156

    预期性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4

    23.6

    预期性

    12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08

    5

    预期性

    10

     

    协调发展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0.2

    40

    预期性

    [9.8]

     

    耕地保有量(万亩)

    111.7

    111.2

    预期性

    -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85

    100

    约束性

    [15]

     

    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9

    100

    约束性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423

    33000

    约束性

    1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188

    13000

    预期性

    12

     

    绿色发展

    森林覆盖率(%)

    34.7

    >40

    约束性

    [5.3]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0.91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SO2、COD、氨氮、氮氧化合物、水中氨氮)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1

    ≥90

    约束性

    --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82

    ≥90

    约束性

    --

     

    开放发展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7.63

    10

    预期性

    5

     

    非公经济占GDP比重(%)

    40.9

    45

    预期性

    [4.1]

     

    共享发展

     

    贫困人口数(人)

    151557

    0

    约束性

    --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

    37.88

    ≥70

    约束性

    --

     

    学前适龄幼儿入园率(%)

    52.46

    ≥70

    约束性

    --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7

    8

    预期性

    [1]

     

    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2.48

    4

    约束性

    [1.5]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卫生人员数(人)

    0.69/1.85

    ≥1.95

    约束性

    --

     

    城镇登记/调查失业率(%)

    <4.3

    <4.3

    约束性

    --

     

    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

    14

    14

    预期性

    --

     

    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床)

    6.25

    30

    约束性

    --

     

        预期性指标。是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实现的目标。

        [  ]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节  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连片特困地区、民族散杂居地区为主阵地,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目标,坚持“三位一体”大脱贫工作格局,推进区域发展和精准脱贫“双轮”驱动,确保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151557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目标,2020年如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重点加强产业扶贫,扶持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畜牧业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探索资产收益脱贫模式,引导贫困村将集体资产、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和个人财产等,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流转进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通过基地带农户、龙头企业带农户的方式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使每户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户均有1—2个稳定增收的生产项目,人均有1亩基本农田,户均有2亩以上经济作物,至少参与发展1项种养殖增收项目。加大“互联网+脱贫”力度,实施电商脱贫工程,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通过发展生产解决52207人贫困问题,同时交叉覆盖贫困人口28100人。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难度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贫困地区,深入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易地搬迁为重点,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切实加大水、电、路、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高、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工作,加大后期产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易地搬迁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200人。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针对牛栏江峡谷等生态脆弱区和药山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建设区贫困人口,力争更多的国家、省生态补偿资金,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转为护林员或其他形式的生态保护人员,使贫困乡镇、贫困村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对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给予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通过生态补偿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100人。

        发展教育和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加强专业就业培训,力争70%以上的贫困户每户至少输出1个劳动力,户均有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升贫困人口教育文化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发展教育和转移就业解决23700人贫困问题,同时交叉覆盖贫困人口17900 人。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针对患大病、慢性病和残疾、丧失劳动生产能力、“五保户”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双无”贫困人口,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特困供养水平、医疗救助保障水平,提高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险报销标准,推动农村扶贫标准线与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有效遏制因病、因残、因老、因灾等因素致贫返贫。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350人。

    二、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片区脱贫工作机制。聚焦金沙江、牛栏江流域片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和地震灾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和移民新村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6大工程,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搬迁安置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对全县151557贫困人口实施精准识别,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加强精准识别,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建立贫困人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精准扶贫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坚持因户施法、因村施策、整乡整村推进,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6个到村到户”,确保贫困户安居有房屋、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产业、致富有技能、资金有支持。

        建立健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要求,实现“挂包帮”全覆盖,确保每1个贫困乡(镇)、贫困村都有领导和部门、单位挂包,每1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1个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村、不脱钩,尽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贫困县摘帽,9个贫困乡镇、93个贫困村(社区)出列,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建立健全扶贫投入整合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用足用好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坚决突破部门界限,建立扶贫投入整合机制,强力推进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整合交通、水利、国土、农业、林业等行业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巧家扶贫开发工作。做到扶贫开发建设资金“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统筹安排、用途不变、各记其功”,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能,集中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住房、通水、通电、通路等最迫切、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脱贫摘帽、行业扶贫、单位“挂包帮、转走访”、驻村扶贫工作队等扶贫开发考核体系,把脱贫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长期在贫困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并提拔重用,切实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

    建立健全退出约束机制。编制全县精准脱贫行动计划,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做到稳步推进。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持续开展脱贫“回头看”工作,以巩固产业基地、巩固基础设施、巩固民生保障为重点,努力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加强贫困户脱贫实绩第三方评估,脱贫逐户销号、返贫重新录入,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有进有出。

     

    专栏3-1  脱贫攻坚工程项目

        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片区综合开发项目、6097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10000户安居工程项目、13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种草养畜产业扶贫项目、整乡推进和9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

     

    二节  推进产业优化转型,打造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项目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方向、以突破发展水体经济为核心,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新型工业创新发展,促进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打造云南水体经济发展示范区。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坚持“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品牌”发展理念和“稳粮增收、提质增效、质量安全、持续发展”总体要求,以调整农业结构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一)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特色种植。以马铃薯、蔬菜、蚕桑、蓝莓、中药材为重点,按照海拔高差、土壤地力、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集中连片规划种植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植水平和生产质量,力争使马铃薯种植达25万亩、蔬菜达15万亩、桑园达15万亩。

        高效林业。大力发展以核桃、花椒、膏桐、辣木为重点的经济林业,推动林业发展与产业扶贫、退耕还林的有机结合,重点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力争全县核桃达100万亩、花椒达30万亩、膏桐达20万亩。

        特色畜牧。以生猪、黄牛、山羊和肉鸡为重点,优化低二半山区、二半山区、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养殖业布局,强化养殖小区建设和科技服务支撑,推进特色畜牧规模化发展,力争全县生猪存栏达62万头、肥猪出栏达95万头;存栏大牲畜达11万头(匹)、出栏达3万头(匹);肉羊存栏达20.5万只、肉羊出栏达16.5万只;家禽存栏达83万羽、肉禽出栏达170万羽。

    淡水渔业。充分发挥县域地跨金沙江、牛栏江的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罗非鱼、鳟鱼、鲟鱼为重点的淡水鱼类和特色冷水鱼类、土著鱼类养殖,开展池坝塘养殖和水库养鱼项目,水产品总量力争突破1.6万吨。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等资源向经营主体流转集中。重点扶持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协会,大力引进畜产品深加工厂、丝绸加工企业、蔬菜冷冻加工企业,扶持农产品初加工户。着力发展农业庄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以“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为核心,实施“县建示范园、乡建示范田、村建示范户”工程,完成科技增薯、蔬菜示范园区、蚕桑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乡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动物检疫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和畜种改良站点建设维护,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以技术队伍建设为依托,以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加大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形成引进推广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格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绿色控害植保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工作,切实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切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

        引导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优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以县城为中心,以各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完成马树、药山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建成白鹤滩、大寨现代蔬菜批发市场。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重点发展以连锁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农村电子商务为主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建成白鹤滩农产品物流园。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加强县、乡、村和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以县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三农通”信息平台、“12316”三农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柱,以乡镇数字乡村工作站为主体的覆盖全县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力争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专栏3-2  高原特色农业重大工程项目

        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核桃和花椒提质增效项目、低效林改造项目、石榴种植项目、科技增粮项目、马铃薯商品薯加工薯基地建设项目、高稳产田地建设项目、蓝莓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生猪养殖项目、家禽养殖项目、肉羊养殖项目、白鹤滩库区水产养殖及加工项目、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老店、马树核心区建特色蔬菜等标准化种植园,生猪、肉牛、肉羊、土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马树、老店生态休闲农庄;其余乡镇均规划特色疏菜种植基地,实施生猪、肉牛、肉羊、土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农庄。

     

    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

        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工业园区为平台、科技创新为动力、电矿工业基地为载体,积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之路,着力发展以清洁能源、农特产品加工、绿色矿冶、新型建材为重点的绿色工业,实现工业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一)大力发展绿色工业

        做强做大清洁能源产业。全力支援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抓好旱谷地砂石料场、进场专用公路等控制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牛栏江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型能源,加快三股水、洗羊塘、马树、包谷垴等风电场建设进程,加快煤矿综合开发与转型升级。加强输变线路建设,实现电源电网建设协调推进,建设云电外送基地县和云南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着力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高端农特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蚕桑、中药材、马铃薯、花椒、核桃、蔬菜、畜禽等深加工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以白鹤滩镇为中心,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培育、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土豆、水果、蔬菜系列产品加工及生物色素加工、青椒基地建设及加工等项目,打造滇东北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大药山生物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食品、药品、保健品和生物材料“三品一材料”为主的生物产业。建立加工、销售与优势农特产品种植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发展相关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企业,坚持不懈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

        推动矿冶升级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整治与开发,集中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遏制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以铅锌采选冶为重点,推进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形成“采、选、冶”一条龙、“电、矿、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矿冶业规模化发展。积极支持现有矿冶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大多金属回收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传统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培育、发展精深加工及相关的配套产业,建设以铜选、锌粉加工为重点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抓住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恢复重建等机遇,加快整合、改造、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为先导,带动砂石、新型墙料、花岗石材、建筑装璜装饰材料的开发。加快蒙姑、金塘石膏矿开发步伐,培育、发展建筑建材装饰加工企业,有序发展石膏制品、混凝土砌块、花岗石材等新型墙料和装饰材料,推广应用散装水泥技术和轻质、高强新型墙体材料,着力打造白鹤滩水泥建材基地、大寨—药山花岗石材基地、蒙姑石膏制品加工基地,提高建材行业整体水平。

        (二)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以现有企业为基地、以白鹤滩工业园区为依托,形成“一园、两带、一区”的专业集聚、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巧家县工业发展布局图一园。白鹤滩工业园。抓好重工业园区选址,完善园区规划修编,形成白鹤滩大坪建材工业片区、马树镇小河塘农产品工业片区和金塘镇梨树坪轻工业片区的新格局。

    两带。金沙江流域经济带,    图3-1  工业发展布局图

    包括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蒙姑、金塘6乡镇,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为支撑,以热区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茧丝绸、蔗糖、果蔬、畜禽等农特产品加工及水电、光能、矿冶、建材加工等产业。牛栏江流域经济带,包括红山、小河、新店、包谷垴4乡镇,主要以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光热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以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水电、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开发和以铅锌采选为主的矿产采选业。

        一区。药山山麓经济区。包括药山、中寨、崇溪、老店、马树、炉房6乡镇,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支撑,以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风能资源、山地资源、光能资源、水能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以生猪、云南半细毛羊为主的畜禽养殖及加工,以中药材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以高山冷凉蔬菜、亚麻为主的农特产品种植及加工,以风电、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开发,以铜矿、稀土、煤炭、石灰石开发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

     

    专栏3-3  新型工业重大工程项目

        园区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及软环境建设项目等。

        清洁能源项目。洗羊塘、小米地、将军树、马树、三股水、新厂沟、海坝、马家沟、包谷垴和花木梁子等风电场建设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等。

        农特产品加工业项目。土豆、水果、蔬菜系列产品生产项目,生物色素加工项目、金江青椒基地建设及加工项目、长江公司丝绸产品开发项目、齐昌公司日屠宰798头生猪生产线以及配套冷库系统建设项目、大药山公司土豆片及淀粉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等。

        矿冶业项目。直流电炉锌粉项目、松梁采选厂日处理原矿600吨生产线建设项目、小河公司日处理原矿300吨生产线建设项目、东坪采选厂日处理原矿300吨生产线建设项目、茂矿技改扩建项目等。

        新型建材业项目。恒邦公司加气混凝土砖生产项目、中晟公司4条新型建材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石膏矿开发及加工项目等。

     

    三、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文化旅游尤其是水游经济为重点,着力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共同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充分发挥堂琅文化底蕴深厚、“两江一山”立体气候突出和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独特旅游资源优势,按照“一湖(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大湖)打基础、一山(大药山)抓规划、一谷(牛栏江大峡谷)重建设”的思路,推动堂琅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白鹤滩电站水游产业综合开发,加快马树湿地、大白路万亩杜鹃、牛栏江峡谷风情等景区规划建设,将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巧家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理调整旅游发展布局按照“一个中心、两大旅游区、三条旅游线”的总体发展布局,形成由重点景观带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四周放射状拓展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推动旅游业集群发展。巧家县旅游发展布局图一个中心。即巧家县城,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商贸、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和巧家县游客集散地和中转站。两大旅游区。金沙江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包括大寨、白鹤滩、金塘、蒙姑等乡镇,以金沙江、巧蒙公路    图3-2  旅游发展布局图

    沿线景区为主的范围,以发展水游经济为重点,建成集峡谷体验、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重点建设蒙姑古镇风情旅游区、金塘温泉度假区、县城湖滨休闲度假区、海口生态度假区和大寨水电科技旅游区;药山乡村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药山、东坪、红山、小河、新店等乡镇,建成集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环药山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区,重点打造药山生态旅游区、环药山乡村旅游带,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三条旅游线。金沙江高峡平湖线,以白鹤滩、溪洛渡水电站库区为依托,发展水上旅游,打造蒙姑—金塘—巧家县城—大寨旅游线路和乌东德水电站—巧家县城(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水电科技旅游线路;药山旅游环线,以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等,打造药山—东坪—红山—小河—新店—药山旅游线路和巧家县城—药山—药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小河—东坪—大寨—巧家县城、巧家县城—药山—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昭阳生态科考旅游线路、金塘—崇溪—马树—铅厂—包谷垴马树河旅游线路;跨省区域合作旅游线,构建与滇东北、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等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四川—水富—盐津—大关—昭阳区—鲁甸—巧家—会泽—东川—昆明、昆明—东川—巧家—西昌—香格里拉—丽江—楚雄—昆明跨区域旅游大环线。

     

    专栏3-4  巧家县旅游功能分区

    大区

    亚区

    主要建设内容

     

     

    金沙江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带

    县城湖滨休闲度假区

    县城旅游城市、湖滨度假区

    蒙姑古镇风情旅游区

    蒙姑古镇、石匠房栈道、布依族村寨

    金塘温泉度假区

    硫磺洞温泉、双河

    海口生态度假区

    海口湿地、生态度假村

    大寨科技旅游区

    白鹤滩电站旅游、古驿道、大寨旅游小镇

    药山乡村生态旅游圈

    药山生态旅游区

    药山保护区实验区生态旅游

    环药山乡村旅游带

    东坪、红山、小河、新店、药山

     

        加强旅游产品商品开发。着力开发四大类精品旅游产品,观光体验类以金沙江高峡平湖游船观光、药山自然生态观光、药山环线乡村生态观光、白鹤滩镇、蒙姑文化体验、白鹤滩水电工程观光为重点;休闲度假类以白鹤滩镇高峡平湖湖滨城市休闲娱乐、海口山地休闲度假、金塘温泉休闲度假、环药山乡村休闲度假为重点;户外运动类以金沙江峡谷漂流、药山户外徒步探险、自驾车和自行车环游、药山户外露营、白鹤滩镇水上娱乐为重点;康体养生类以白鹤滩镇康体养生和养老置业旅游、药山药浴康疗为重点。促进文化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饮食与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强化药山中药产品、生态绿色系列旅游食品、蚕丝系列制品和小碗红糖、狮子糖、蔗皮酒等系列土特产品及羊毛线、羊毛毡、竹椅、竹具等传统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开发。

    加强旅游行业营销监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采取专门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促销策略,灵活运用广告媒体、现场传播、节庆会展、网络社交等各种促销要素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旅游促销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巧家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进景区精品化、配套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尤其是加强导游、旅行社经营者及其他涉旅行业管理者的培养,强化旅游一线从业者的岗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过硬专业知识的导游队伍。按照全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监管,积极引导旅游企业、旅行社等规范经营,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的违法行为,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专栏3-5  文化旅游业重大工程项目

        赖石山、大岩洞避暑山庄及草原牧场景区开发建设项目,金塘镇硫磺洞温泉康体旅游开发项目、大寨镇白鹤栈道景区建设及艾家村白鹤滩电站观景台项目、巧家营仙人洞景区建设项目、茂租镇油房村陆家松林和龙洞开发建设项目、牛栏江峡谷景区建设项目,玉屏山登山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项目,小河镇六合、东坪镇新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大寨镇海口农庄及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马树湿地和大白路万亩杜鹃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及马树镇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包谷垴、大寨旅游小镇建设项目,药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小河镇拖车旅游特色村项目、东坪回龙沟生态旅游景区、崇溪旅游景区及灾区乡村旅游设施项目、休闲旅游健身中心建设项目等。

     

        (二)商贸流通业

    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区位新优势,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步伐,着力发展联动滇中城市经济圈、滇中产业新区和成渝经济圈、攀西—六盘水经济圈的现代物流业。依托大量移民聚集及县城规划建设,实施“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流通”等“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旅游等新兴服务,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带动移民、贫困居民和灾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着力优化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监管环境,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申请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合理调整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构建城市中心商业区、社区便民商圈、特色商业街、特色商贸城镇、农村商贸点等层级分明的商业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加快推进农家店“一网多用”,积极发展快递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形成城乡一体化营销网络。加强商贸流通发展方式创新,加强流通领域执法建设、标准化建设、信用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三)其他服务业

        健康养老业,突出水体经济发展特色,主动承接川滇渝结合部康养产业功能,统筹规划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内容,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重点发展老年生活照料、健康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宜居住宅等养老服务业及养生、体育、医疗等健康服务业,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着力发展健康养老业。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巧家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生态文化,加强现代传媒、新兴业态与文化资源、地方特色经济的互动发展,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结合云南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巧家设立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鼓励金融产品开发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强和改善农业农村、精准扶贫、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保险业,完善商业保险、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建立社会责任保险机制。鼓励和扶持社会各方面创办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和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加快发展咨询、科技、信息、租赁等中介服务。

     

    专栏3-6  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项目

        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农副产品批发交易物流园建设、家居批发市场建设、建材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成品油经营网点建设、城乡农(集)贸市场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综合购物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贫困村小超市建设等项目。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程项目。建设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新建所有乡镇电商服务平台和行政村级电商便民服务店。培育巧家本土农村电商平台和农村青年电商人才。

     

    四、推动水体经济突破发展

    大力发展水生经济,以库区淡水养殖、冷流水养殖、河谷地区稻田养殖等水生养殖为重点,推动水生经济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水电经济,做好白鹤滩电站援建工作,推动中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重视水电开发环保和移民工作,实现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培育发展水运经济,实施启动白鹤滩库区航道建设、码头(翻坝码头)、港口建设,支持海事保障系统建设、船舶产业发展,研究建设区域性水运物流中心。积极发展水游经济,以水上运动、疗养度假、观光、科学考察等为重点,推动白鹤滩电站水游产业综合开发,实现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突出发展水岸经济,依托白鹤滩电站水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临水宜居文化,在沿金沙江城乡规划建设中,深度融入水文化,优化水岸城镇、乡村规划布局,建成独具特色的高原水城和美丽水乡。以水游经济、水岸经济为重点,着力发展健康、养老、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拓宽水电移民、贫困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着力增加人民收入。

     

    第三节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

        坚持以全省实施“五网”建设为契机,以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和移民搬迁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巧家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对外合作发展能力和水平。

    交通基础设施

    骨干交通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以水运航道为补充,推动公路、铁路、水运联运,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智慧化水平,构建内联外通的便捷交通网络。紧抓全市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机遇,协同做好攀昭毕遵铁路、都香高速前期工作并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巧蒙高速建成通车。改建白鹤滩电站干线公路,完成S206巧家县交通规划图小河塘至碉楼至通阳大桥、老店至包谷垴至天生桥公路等干线公路重建工作,力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早日实施,率先实现与周边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巧家在区域内的通达能力和竞争能力。

    农村公路强化通乡镇、通村和村组交通道路建设,         图3-3  交通规划图

    加强东坪镇老街村至二台坪子、茂租镇拖姑村中村道路硬化建设,推进乡镇库区、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重建通包谷垴、老店、小河、药山、新店行政村农村公路,全面完成行政村公路硬化,提高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乡镇客运站和建制村招呼站建设,完成县级客运站提级改造。 

        航运码头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渡口复建、航道建设及客运、货运、旅游码头和溪洛渡库区(金沙江)客货港口建设工程,加快牛栏江梯级库群航运开发,建设水运物流港口。完善水运安全监管设施。

    水利基础设施

        骨干水利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加强水源综合调度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红乐水库建设,新建噜咘、洗羊塘、老深沟、小空山、铜厂等小(一)型水库,实施炉房水库补水及改造工程和炉房、小空山水库水系连通工程。继续做好病险水库、坝塘除险加固,提高水资源调蓄和区域供给能力,有效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启动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农村供水工程、饮用水源点修复工程等,确保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农田水利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化水平。加强灌区建设,完成红山乡保坪村、黑铁村韦家渡堰、拦江大堰堰沟复建。加强乡镇库区及移民安置区渠道建设工作,推进小海子水库灌区、大海水库灌区等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工程。

    防洪抗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马树镇红乐河、炉房乡炉房沟、老店镇阿泥卡龙潭沟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抓好治乐河、小田河等河流治理工程,实施引荞工程、北干渠工程、燕麦沟、洼落河治理工程以及堤防工程、防洪河治理工程等,开展河道整治、河道疏浚、堤防和护岸建设等工作。推进杨柳河沟、段家河沟、坪地营沟等山洪沟治理。健全防汛抗洪预报预警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能源通信基础设施

        能源设施充分挖掘县内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完成马树、包谷垴、金塘—蒙姑等风电场建设,推进药山、崇溪、老店等农光、牧光互补型光伏发电站建设。积极开展天然气推广利用,着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电网设施。实施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点供电工程,积极推进新店变、老店变修复和重建户表、支线损毁重建、供电所恢复重建等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改造中低压配电网,优化电网布局,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信设施。积极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4G网络建设,争取4G网络信号行政村全覆盖;实施“光进铜退”和“光纤到户”工程,大力建设宽带农村,力争实现100%的行政村开通有线宽带。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继续加强C网建设补点工作,实现全县自然村全覆盖、全程无盲点,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

    四、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推进以城镇道路、集镇供水及配套设施、民房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教育、卫生计生和基层就业、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市场、文体广电、社会管理工程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以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程,尽快恢复服务业基础设施,到2017年底实现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超过灾前水平。

     

    专栏3-7  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茂租镇鹦哥村至大寨镇白鹤滩电站公路、昭巧高速、葫芦口大桥—牛栏江口高速、都香高速巧家段、昆巧高速公路巧家段,实施断头路建设、通村路硬化、自然村公路建设、美丽家园道路建设等项目。重建省道S206线小河塘至碉楼至通阳大桥公路、砍德至包谷垴至新店至碉楼公路、老店至包谷垴至天生桥公路、黑土至大桥马树公路。推进库区航运建设,新建白鹤滩库区(金沙江)客运、货运、旅游码头,新建9个50吨级客运横渡码头、白鹤滩电站大坝翻坝码头、白鹤滩库区Ⅰ级航道、溪洛渡库区客货港口、蒙姑综合物流港口,新建海事航务综合楼、船舶修理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红乐水库、噜咘水库、天生水库、油房水库、老深沟水库、宋家营水库、洗羊塘水库、铜厂水库等骨干水源。推进炉房水库补水及改造工程。实施小海子水库、炉房水库、大海水库、引荞工程、堰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木桥河沟、噜咘河、座脚河沟、新街河、老屋河、以礼河、段家河沟、坪地营河沟、鱼毕河沟、大寨河、铅厂河、红乐河沟治理工程。实施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推进县城防护堤建设。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推进金塘、茂租、蒙姑、东坪等乡镇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项目,推进城市供水改造。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中低压配电网改造项目,完成10KV线路632.09km、配电变压器152台、低压线路420.46km及相关一户一表改造。实施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点供电工程,新建供电工程7件。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白鹤滩移民安置区电信工程复建项目。

    四节  着力建设高原水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首先保障移民安置、着力完善市政功能、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适度开发建设新区”的思路,按照“干净、方便、有序、活力、安全”的要求,结合水电移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着力把县城做强、集镇做优、村庄做美和民居做特,形成布局优化、紧密衔接、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巧家县城镇体系布局图合理调整城镇布局。根据巧家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以及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特征,做足山、水、林、田、路、城(村)、文化“7篇文章”,着力抓好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构建     图3-4  城镇发展布局图

    “一心、一区、三带、六节点”县域城镇发展布局。一心,即巧家县政府驻地白鹤滩镇建成区。一区,大药山山麓特色农业产业区,涵盖药山、马树、老店、崇溪、中寨、炉房6个乡镇,以发展中药产业为特色。三带,沿金沙江、牛栏江河谷带及昭巧公路展开的三条城镇密集带和经济增长轴。六节点,大寨、马树、老店、药山、蒙姑、小河6个中心镇,其中大寨为县域旅游副中心、马树为县域产业高地、老店为县域东部桥头堡、药山为特色农业

    产业高地、蒙姑为巧家南大门、小河为特色农业产业示范镇。

        着力建设高原水城。按照“金沙江畔生态宜居城市、中国西部避寒养生胜地”的目标,充分利用水电移民和县城重新规划建设机遇,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组织,强化县城周边山体、陡坡生态治理和面山保护,做好老城区街道、环路、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工作;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着力推动符合巧家实际的城市综合体建设;融入堂琅文化、传统文化特色,建设具有巧家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做好“引水入城、以水润城”的“水文章”,塑造湖滨生态园林山水城市格局,强力打造时代气息明显、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山环水绕的金沙江畔高原水城。

    明确中心城镇功能定位。大寨镇,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建设,做好白鹤滩电站施工区的生活物资供应,建设县域北部中心镇,打造以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产业为主的生态旅游小镇。老店镇,充分利用昭巧公路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交通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建设县域东部桥头堡,形成次级发展“极核”,辐射东部区域。药山镇,利用大药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山旅游、生物制药业和农特产品种养业,加强堂琅文化传承和保护,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及休闲度假服务型小城镇。马树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相对便捷的对外联系,积极发展高山旅游、工矿业和商贸业,建设县域东南中心镇、县域产业重地和旅游特色镇,打造以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主导的综合型中心镇。小河镇,县域东北中心镇,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特色农业发展条件,加快水电、矿冶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做大特色农业,建设县域东北中心镇,打造以矿产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集散为主的小城镇。蒙姑镇,发挥巧家县南部门户的区位优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以特色农副产品生产、集散为主的商贸小城镇。

    其他乡镇充分结合产业特点、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文化特色等,坚持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促进城镇特色化发展,打造一批以水体经济、峡谷风情为重点的商贸服务、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特色小镇,形成聚集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功能互补强的城镇发展格局。

    二、切实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突出做好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抓好牛栏江流域水电综合开发各项工作,妥善处理天花板、黄角树电站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抓实移民前期工作,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实际的移民安置方案,认真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审查和城镇发展规划修编,用城镇发展促进移民搬迁安置,用移民搬迁安置带动城镇发展。抓好库区防护工程和公路复建规划设计,认真研究和推进蓄水消落区开发利用和治理,妥善安置好施工区避让搬迁群众。抓实搬迁安置,落实多方协商和监督考核机制,按期完成各类移民工程建设,着重抓好移民居民点、供水、交通等专项规划,切实为移民搬迁安置创造良好条件。紧扣时间节点,坚持高位推动,深入广泛动员,强化移民资金监管,做好库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按时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抓实后期扶持,按照扶持一批产业、广招一批客商、带动一批创业、提供一批岗位、促进一批移民致富的“五个一批”思路,做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储备论证和规划实施,落实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措施,抓好产业培育,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三、着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扎实开展卫生城、园林城、安全城、文明城“四城联创”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坚持日常管理与综合整治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分类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的城镇管理体制,实施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智慧城市管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高问题处置效率。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开市政设施管护、环卫清洁、园林绿化养护等特许经营权,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完善城镇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镇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城市秩序和应急管理的水平。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放开乡镇和县城落户限制,以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为重点,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进城落户。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20年,巧家县域城镇人口达21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40%。

        全面落实农转城政策措施。积极建立收入保障机制,加快集体林权及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逐步赋予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的财产权利。建立社会融入机制,保障合法的政治权利和享有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和公共服务权利。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资金投入,增强城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扶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制定优惠政策,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和已转为城镇居民的劳动力培训,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

    五、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全面整合交通水利、脱贫攻坚、“一事一议”、恢复重建等项目和资金,按照宜居、秀美、富裕、魅力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奠基、基础突破、重点示范”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集中力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县域城镇规划和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全覆盖,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推进以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自然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和建设力度,实施包谷垴、新店、老店、小河4个乡镇60个自然村以改路、改房、改厕、改厨、改院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推进10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加强药山镇半箐村、老店镇老店村等特色村寨保护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富有巧家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五新”目标。

     

    专栏3-8  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大工程项目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供水及配套设施工程、县城新区供水及配套设施工程、集镇供水等建设项目。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集镇污水处理和县城垃圾处理场、集镇垃圾处理场等建设项目。绕城道路、新华南路、堂琅大道、滨江大道、新华南路延长线、高速出口至城区快速路和县城新区、各集镇市政道路等建设项目。县城公园、县城立体停车场建设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白鹤滩电站移民安置点场平工程、东坪镇老街村太平场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和美丽家园移民房屋改造、供水基础设施项目等。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项目等。

     

    五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先行

    落实“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坚持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循环发展,主动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着力建设“山水巧家”、“森林巧家”和“清洁巧家”,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建设结合地震灾后生态重建工作,实施饮用水水源点修复性保护工程、生态封山育林和生物多样性灾后修复项目,加强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滩库区消落带、马树湿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治理和保护,进一步加大珍稀物种保护力度。强化森林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 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力争25度以上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站点建设,改造低效林10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森10巧家县生态区位图林抚育15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6.3万亩。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大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力度,科学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以核桃、花椒为重点,加强高标准林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退    图3-5  生态区位图

    耕还草力度,积极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每年落实补助奖励240万余亩。实施通县通乡公路绿化、城镇面山荒山造林绿化、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小)区生态修复工程。

        推进污染防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重点实施炉房水库环境整治工程,清除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和排污点,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水安全。结合长江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县城、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工业生产和生活固废污染防治,推进县城及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推进固废综合利用。按期监测城区空气质量,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提高商品有机肥使用率,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推进节能减排围绕矿冶、建材等高能耗行业,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增量。抓好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最大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生活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覆盖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节柴灶,推进城镇天然气管道设施。加强节能减排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专项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土地和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强工业节水和重复用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和城乡居民用水节水改造。紧抓土地利用空间管控,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重点开发铅锌、铜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全方位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培育和普及绿色循环文化,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以工业生产循环利用为重点,鼓励企业使用消耗少、效率高、污染少的工艺、设备、能源和原材料,鼓励企业对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全县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实施办法,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水资源费调整机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和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补偿制度。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对巧家县生态环境功能进行科学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建立和完善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积极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挖掘堂琅文化生态内涵,鼓励和支持创作一批精品文艺作品,传承和弘扬生态文化。加强全民生态教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和党政干部培训内容。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生态文明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和农村地区的生态文化理念宣传工作,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类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出行、休闲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严控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全面调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评估等环节的参与度,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听证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专栏3-9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站点、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森林抚育、新一轮退耕还林、病旧沼气池改造、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退耕还草、药山保护区三期基层设施等建设项目。

        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实施羊棚、新寨、渭姑、包谷垴、马树、新街等土地整治工程。

        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开展花山黎平、红山堰塘、东坪、新店、包谷垴等滑坡治理工程,实施袁家村、大茅坡、木叶村等崩塌治理项目,开展老店、白泥沟、金龙厂、荞麦地等泥石流工程治理。

        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实施蒙姑、茂租、白鹤滩、金塘、红山、药山等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实施数字环保工程和环境保护监测、监察能力实验室建设项目。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

     

    第六节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贯彻落实各项深化改革措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等制度改革,加快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滇川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云南省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改善发展环境,招大商、引大资,着力释放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坚持市场需求引导和供给创新, 在适度扩大县域内部需求的基础上,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有效推进金融去杠杆,多措并举降低成本,改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健全和完善基本经济体制的配套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董事会为重点,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建立国有企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加快推进民间资本投入国家没有明令禁止和特许经营等领域,继续完善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水资源、电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水利投融资、水利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全面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能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实施区域电价、节点电价等政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层级,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以提高各级政府行政执行力和优化政府服务为重点,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动态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按照实现精简审批事项网上并联办理,强化协同监管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实行县、乡镇两级联网联动审批,构建纵横联动协管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巩固和扩大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深化落实“先证后照”改革,加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建立地方税收体系、现代预算制度,推进税制改革,建立事权与财权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管理,实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现绩效管理。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优化和改进政府投资方向和方式。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及时按《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把取消和下放的事项落实到位。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办法,完善价格激励机制,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营运,优化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打造金沙江区域合作新高地。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发挥巧家的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和滇东北城镇群建设,主动融入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经济走廊、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攀西—六盘水经济区,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互联互通,抓住市、县重大干线交通网络建设机遇,在巧家县境内打造综合型物流基地,引入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港铁联运、路港联运等多种联运方式,通过昆巧高速、攀昭毕遵铁路、昭通新机场和水富港,稳步推进与四川、贵州、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物流、运输方面的无缝对接,为巧家县“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昭通市十县(区)、昆明东川区、曲靖会泽县、四川省宁南县、会东县等川滇毗邻县域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保障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扶持机制和补偿机制。建立与滇中产业聚集区的有效联动,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以提供优惠电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为重点,在滇中产业聚集区设立“巧家工业园”,进一步拓展巧家发展空间。

    建设滇东北投资洼地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创造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推进白鹤滩工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基地建设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做好项目储备、包装等前期工作,健全企业、项目落地发展硬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用直接投资、股份制、经营权转让、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资,通过PPP方式融资,大力开展网络招商、部门招商、会展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定点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发挥生物、矿产尤其是以水电为重点的能源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引智、引技为重点,突出绿色农业、特色加工、清洁能源开发、现代物流、区域旅游等重点招商领域,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完备、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建设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强化项目落地考核,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政策扶持、责任考核和督办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实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退出机制,解决好不履行合同、不按期开工、慢建久拖等问题。

    第七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一、着力发展教科文卫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好国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缓解“入园难”问题。积极申报学前教育机构、编制,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坚持公益普惠、公办民办并举,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创办幼儿园,在人口较多的村新建村级幼儿园,全县3—6岁儿童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到95%,学前三年入园率大幅提高。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支援农村和薄弱学校,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三类残疾学生等社会弱势群体入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中;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县职业技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短期适用技术培训,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式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产业技能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生技能和增加就业方面实现新突破,拓宽初中毕业生就学渠道。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制定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照顾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比例;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加大特教教师培训力度,加强转岗教师岗前培训,大力发展特色教育,视、听障、智障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以提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为重点,稳步发展各级各类学历继续教育;以提高城乡社区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广泛开展社会生活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路,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与学模式,全县所有学校接入宽带网,实现所有学校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全覆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配备标准,配齐配足教师;落实“国培”“省培”“市培”计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力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和乡村教师“500+X”补贴制度;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和高考质量奖励办法,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高考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教育总体水平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积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尽快完成对巧家县中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重建与修复项目,推动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升级创建,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支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加快公共卫生建设,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居民健康卡网络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应急救治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互联网+”为平台,促进远程医疗发展。推进建立居民慢性病诊疗档案信息系统。继续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向社会公开招聘医学专科、本科生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建立县级医师到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乡村医生学历、待遇、养老等问题。协调推进计划生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管理科学、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推进优生优育、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提升出生人口质量。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先进产业比重,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升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水平。构建科技发展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提升研发水平和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省级和国家级新产品申报、认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人才聚集,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有利于科技队伍壮大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继续实施名家、名师、名医选拔工作,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落实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保障政策,制定地方特殊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人才队伍。制定高端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柔性政策,支持用人单位以项目合作、技术入股、联合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灵活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统筹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惠民演出场所、白鹤滩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等建设项目。统筹县、乡(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基层现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震后有影响的文化遗产进行及时修复,支持申报国家、省、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全国、全省、全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发展档案事业,加强县级综合档案馆库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村级体育活动场所暨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全民健身中心、县游泳馆暨游泳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暨救灾应急避难场所、体育综合训练馆等基层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广泛深入普及群众体育,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突出发展民族体育、校园体育和校园足球。加快县广播电视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发展特色餐饮、连锁宾馆等吸纳就业人口较多的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制定并实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政策,重点围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旅游、商贸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以项目拉动就业,通过农业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向上争取建设项目等途径,拉动就业和再就业。以劳务输出驱动就业,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建立稳固、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形成固定劳务输出基地,实现外出务工的稳步增长。高度重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巧家县公益性岗位的认定、安置、管理、监督和检查等工作,开发公益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平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县城为中心、覆盖乡村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强化劳动仲裁,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重点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参保法定人员全覆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精准的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失地无业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挥民政在保障民生中的兜底作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各项社会救助的衔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积极发展社会公益组织。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基础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和“双拥”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提高保障房分配环节的透明度、公平度。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建设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及殡葬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殡葬管理制度。

    三、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扶贫攻坚等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堂琅文化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力度,共建精神文明。推动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扶持一批民族医药、民族手工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倡导和支持民族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庆等群众性活动,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务工、经商、就学、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重点支持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建设,打造一批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文化丰富的民族旅游传统村落,开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专栏3-10  公共服务工程项目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5所各级幼儿园新建等学前教育建设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3所新建和3所扩建等普通高中教育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

        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库区文物古迹迁复建、图书馆、文化馆、文管所、文化惠民演出场所、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惠民示范村和广播电视设施完善、地面卫星接收站等建设项目。实施体育综合训练馆、县游泳馆暨游泳训练基地、全民健身中心、乡镇文体活动广场、村级文体活动广场等建设项目。

        卫生计生基础设施项目。恢复重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15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16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辅助设施、68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新建县慢性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病防治中心业务用房、4个社区服务站业务用房、中医院2号住院楼业务用房、中寨乡卫生院职工周转房、55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期项目、19个乡镇卫生院配套辅助设施建设和卫生系统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建设行政村计生室、行政村计生协会之家、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实施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能力建设等项目。

        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移民技能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培训项目、移民档案馆建设项目。蓝莓、天麻、樱桃、魔芋等技能培训项目。县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改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等项目。老年活动场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健康养老服务工程、县级经营性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管理所、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及附属工程、城乡社会救助中心等建设项目。

     

    八节  切实推进依法治县,全力建设法治巧家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选好用好干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狠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队伍建设,继续选派好驻村扶贫工作队、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第一书记,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更好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巧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行政机关职能、权限法定化,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职能集中、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执法力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高司法公信力。健全和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执法主体“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三、深化社会综合治理

        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原则,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逐步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规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优先发展慈善类、行业协会类、社区服务类、科技文化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调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提升政府处置社会安全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以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县食品药品检验所及乡镇食品药品检验站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平台,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提升安全生产能力。提升公安建设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平安巧家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水平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能力。

    五、大力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爱国、卫国、强国的国防理念,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专栏3-11  法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县公安局东坪、白鹤滩、大寨、蒙姑、炉房、崇溪、茂租、金塘和水上派出所。实施公安局业务用房、行政拘留所、交通管理服务中心、DNA实验室、理化实验室、蒙姑毒品查缉站、黎明出省毒品查缉站、交警大队黎明交警中队、反恐训练中心和公安消防大队业务用房、营房修缮等建设项目。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视频监控系统、城区重点乡镇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新建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和小河、金塘法庭。新建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项目。建设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完善乡镇食品监管所服务设施。

        应急保障建设项目。地震应急系统能力建设、村级体育活动场所暨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县城公共体育场暨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项目和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建设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物资调拨中心)、乡镇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楼观测站迁建项目、等效气象雷达终端及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推进国土资源局基层国土所建设项目,实施地质灾害永久性搬迁避让项目。

     

     

     

     

     

     

     

     

     

     

     

     

    第四章  保障措施

    节  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巧家县“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直各委、办、局和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作为推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常设机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纲要》实施过程中各专项规划之间产生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推动相关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重大工程落实。

    二、强化监督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纲要》的相关要求和工作重点,明确年度实施计划。各县直部门每年底制定详细的年度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落实发展目标责任,相关指标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定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并将《纲要》的年度实施成效纳入政府考核目标,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节  政策保障

    一、财政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云南省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持资金,加大对县域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投入,逐步缩小地方财政收支缺口。积极争取国家、云南省对相关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切实增强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资金,对自然保护区、涵养水源地等实施有效保护。积极争取国家、云南省政府投资的资本金、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

    二、金融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在巧家县域中心城镇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按照云南省优势产业发展目录,对鼓励类产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金融领域,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制定新设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费用补贴方法,探索推行农户“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办法,解决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恢复重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并给予适当贷款利率优惠。

    三、土地政策

        根据空间管制、优化布局和开发保护的管制要求和发展导向,实行差别化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政策。强化生态用地管理,严格管制“生态空间”土地,引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人口逐步转移。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对坝区耕地实施特殊保护,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统筹安排增减挂钩及农村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完善城镇和乡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四、产业政策

        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旅游、农林产品加工及其他生态型产业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水电产业、新能源产业、优势矿冶产业、生物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发展,鼓励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巧家生态功能区定位的现有产业,通过设备折旧补贴、设备贷款担保、迁移补贴、土地置换等方式,稳妥推进产业转型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五、环境政策

    通过治理、限制或关闭污染物排放企业等手段,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和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上升。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机制,推进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科学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节  实施保障

    一、规划监测

        完善统计与监测制度,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重点对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采取定期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法,不定期地了解《纲要》实施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情况、项目建设进度等重点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纲要》落实进展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小组研究决策,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

    二、规划评估

        组织开展《纲要》实施情况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对重要目标、战略重点任务、重大改革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客观评价规划目标,并提出独立的分析评估报告。自评报告和第三方评估报告上报领导小组,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

    三、规划调整

    根据年度和中期评估报告,结合国家、省重大发展政策调整和县域发展形势变化,必要时对《纲要》进行修编,并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